在看過民間記憶計劃的紀錄片和劇場作品之後,你可以發現每一個「回去」的導演並非歷史的代言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經歷的衝擊和煎熬實則來自眼前的村莊、身邊的親人以及逐年成長的自己,而不是「飢餓記憶」。
在看過民間記憶計劃的紀錄片和劇場作品之後,你可以發現每一個「回去」的導演並非歷史的代言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經歷的衝擊和煎熬實則來自眼前的村莊、身邊的親人以及逐年成長的自己,而不是「飢餓記憶」。
也許在我們這個時代,內容已經存在於現實之中,創作者將之撿拾,並通過各種方法重新處理這些內容,紀錄片和紀錄劇場是其中的兩種媒介。
我想到,不論是工作者在中國現實體制內的掙扎,抑或是一部獨立作品終於問世,獲得青睞,走向國際影展,製片或是策展團隊,一路走來,如此艱難,卻也是如此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