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叫貌似?
  • 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貌似實驗室

鑽研內容製作的新配方

Menu
  •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放大鏡 › 【TAI WAN下一步】前言:寫給未來二十年臺灣的筆記 ─ 我們將何去何從?

【TAI WAN下一步】前言:寫給未來二十年臺灣的筆記 ─ 我們將何去何從?

chialinglai 7 5 月, 2016     No Comment    

《TAI WAN下一步?》是貌似實驗室與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合作的專題,一同探討台灣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未來的台灣會變成如何,並試圖採取更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多元的角度,來審視台灣未來不同的可能性,將會推出系列文章做出各種面向的探討。

 


Screen Shot 2016-05-06 at 12.16.59 PM

 

2016年從政治角度來看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馬英九任內最後幾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隨著政黨輪替和新政府上台,稍暫沉寂。十六年在統獨之間相互傾斜的臺灣又要再度摸索合適的兩岸政治平衡點。這十六年來臺灣許多舊的病灶未解,新的挑戰卻也日益劇烈。

 

地理與歷史形塑這塊島嶼獨特的樣貌

地緣政治和世界局勢的變遷促使思考臺灣的未來變得更為急迫,而主要來自於中美兩國的權力消長。過去三十年,中國整體國力的快速增長,加上習近平上台之後逐漸拋棄韜光養晦的國策,使得中國在國際事務影響力日增 ; 美國雖在冷戰結束後意氣風發,但過度使用武力、經濟的失衡與金融的災難,全球地位正受到挑戰。經貿上,區域經貿的整合持續進行,而臺灣受限於國際地位的尷尬,不是每項都能參與,更別說產業能力是否足以面對競爭。這都使得臺灣在政治、安全和經濟各方面上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更多的挑戰。

 

從歷史來看,臺灣這塊小島本質是在汪洋中的一葉扁舟。歷史上不同強權的來來往往造就了這塊小島的多元風貌,留下豐富的遺產同時也帶來深刻的創傷與改變。每每島上政權更替時,也折射出全球政治變動的版圖。從鄭氏政權到清朝、從清朝到日本、從日本到中華民國都反應了這個小島命運多舛的歷史。然而歷史也塑造了這個小島的性格和多元風貌,有著西方、中華、東南亞與日本等多種文化交會。站在這塊小島的你我,如何利用這塊塊寶,創造出不一樣的歷史和摸索出融合這些文化的獨自特色,則需要更多的思考。

 

放眼未來的視野與想像

那未來20年臺灣會變成什麼樣子?

 

20年是一個粗估值,相當於5屆政府、兩個十年計畫、一個青年世代。未來是一個非常難預測的事情,其就在於歷史是由無數的偶然和必然所交錯而成。但思考未來有助於理解我們當下的狀態,並透過一定程度上的猜測與想像,將未來的輪廓投射到我們今天的行動當中。我們今天需要用未來來界定當下行動的方向,初衷無非希望我們生活的環境能變得比今天更好,而更積極的意義在於那樣更好的未來,應由自己來規劃、打造。我們都希望自己在明天佔有一席之地、一如希望臺灣在未來的世界有一席之地。

 

我們這代對未來20年的想像又是什麼呢?是悲觀還是樂觀、是多元還是單一?是否有任何我們忽視的資產未能好好利用而錯失機會 ; 是否我們的思維困在過去而導致我們寸步不前 ; 是否我們做出些許改變,未來便可以朝向截然不同的方向,抑或,是否我們需要革新我們的信念、價值與視野,方可引領我們橫跨這個時間長度,而什麼又是我們非得積極面對的問題,以讓我們適應未來的環境。

 

全球地緣政治、產業、經濟、環境等方方面面又會如何變動,而臺灣又如何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未來二十年的臺灣有許多可能性。比如,我們能在中美之間扮演緩衝的角色,我們能利用中華民國的招牌促進中國的民主化──讓臺灣成為中國民主的燈塔,能運用南島語族的文化與世界其他地方有更多交流,能運用開放多元的性格讓進步的價值最先在臺灣實現,能以豐沛的文化力量啟發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的心靈,能將臺灣這塊島嶼賦予更多普世的意涵。

 

但我們也可能隨著中共政經壓迫與侵蝕,喪失我們的自由民主、可能社會失去流動,成為一個貧窮破產的社會、可能固守老舊的想法,背離世界趨勢、也可能對廣大世界失去野心,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

 

或許,更直接明白地說,有沒有可能善用臺灣的多重身分與豐富的遺產,在世界佔有獨特的位置?

 

臺灣下一步怎麼走?

在2016年的今天,我們做這樣一個關於未來的思考,除了嘗試將視野拉寬拉遠,更是建構起一種意識,對所處的世界和所生存的土地,做出開拓性的思考。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和貌似實驗室,這回攜手一同探討台灣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未來的台灣會變成如何,並試圖採取更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多元的角度,來審視台灣未來不同的可能性。未來兩周我們兩個團隊將會推出數篇文章做出各種面向的探討。

 

我們將這次主題訂為:TAI WAN下一步?

 

這個主題可以理解為──臺灣的下一步在哪裡、臺灣想要什麼樣的下一步或者,臺灣下一步往哪裡。分別代表臺灣該 (should) 去哪裡、想(want) 去哪裡以及會 (will) 去哪裡等多重意涵。開創這樣寬闊的解釋空間乃意味著臺灣下一步並非只有單一一條路,而是無數的箭頭指向不同的方向,洞見與貌似今天所做的,即是嘗試描繪出其中幾條箭頭,啟發出更多的箭頭。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執行編輯  張育軒

貌似實驗室  執行編輯   Vanessa

 

 

TAIWAN下一步 貌似放大鏡
世界中華民國國際視野新政府未來

Related Articles

【TAI WAN下一步】小國大道理:台灣如何面對變動的東亞棋局
專訪輔仁大學思靜:「我每走一個地方,就覺得自己認識的世界實在太少了。」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找文章

追蹤貌似

知性節目頭條

1
跨界跨到市長去啦!「嘎名人尬台語」首集衝到發燒榜第一名|知性節目頭條

― 26 7 月, 2017

2
酷暑補習班: 啾啾鞋、囧星人、阿滴英文和林辰合體開課!|知性節目頭條

― 12 7 月, 2017

3
林辰Buchi訂閱突破20萬 開特別節目來分享幕後經營心得|知性節目頭條

― 28 6 月, 2017

在臺陸生專訪

「不要想全部理解她,但也不要拒絕一點一點地認識她」— 專訪臺大政研所洪鑫誠
「在食品安全協議上,兩岸已經達成一致了。」— 專訪政大民族學系博士生邵磊
不需要特地為「陸生」做什麼 ─ 專訪輔大林楠
我們都在大時代裡見證歷史 — 專訪臺大國發所束沐
衡量一個社會是否鼓勵創業,看失敗以後要付出多大代價 ─ 專訪逢甲大學吳梓杰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貌似實驗室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