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叫貌似?
  • 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貌似實驗室

鑽研內容製作的新配方

Menu
  •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貌似說

災胞看「眼球央視」:共鳴輸出,源自對諷刺對象的深刻認識

― 13 4 月, 2017

三個問題搞懂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 25 2 月, 2017

為什麼《奇葩說》能夠既講道理又帶給人娛樂?|《奇葩說》筆記

― 8 2 月, 2017

慈悲心的最深處,不是同情或憐憫,而是好奇。|梁文道《一千零一夜》筆記

― 8 2 月, 2017

【 ‪貌似夥伴都在想什麼‬|完結篇 】獵奇之後,這份影像還能走多遠?

― 20 9 月, 2015

 › 人物專訪
  • 我們都在大時代裡見證歷史 — 專訪臺大國發所束沐

    chialinglai 24 2 月, 2016     在臺陸生

    「逢中必反這個東西,本來只是個病灶,現在像癌細胞一樣擴散了」

    Read more »

  • 「陸生的處境有點像臺灣」─ 專訪臺大國發所張可

    chialinglai 28 12 月, 2015     在臺陸生

    張可從去年三月起陸續訪問了近30位陸生,本來只是為了作為一堂敘事社會學課程的期末作業,在課程結束後他也繼續進行。選擇陸生作為研究對象,一來是距離自己很近,二來他有一個假設,也許跟受訪者更相似的背景,讓他們願意說的更多也更直接。

    Read more »

  • 「在食品安全協議上,兩岸已經達成一致了。」— 專訪政大民族學系博士生邵磊

    chialinglai 30 11 月, 2015     在臺陸生

    「第一次看見選票長長的、上面在蓋章的、有人在唱票,現在想起來有點難忘,我從小到這麼大,二十幾歲,我們假裝人民民主專政,卻沒投過票。」

    Read more »

  • 「不要想全部理解她,但也不要拒絕一點一點地認識她」— 專訪臺大政研所洪鑫誠

    chialinglai 28 11 月, 2015     在臺陸生

    「交流這件事情已經是常態了,但理解並沒有」

    Read more »

  • 專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蔡涵柔:「只是批判很容易,要做到獨立思考很難。」

    chialinglai 12 11 月, 2015     在陸臺生

    「在光華管理學院有非常認真讀書的人,但若說他們是為了拿到好成績而讀書,或許有失偏頗,因為許多人只是延續著高中的讀書習慣與生活模式,與我原本的想像有很大的差別。」

    Read more »

  • 「沒有經歷過你很難想像 」理解差異與處境 ─ 專訪復旦大學法研所陳祖恩

    chialinglai 21 10 月, 2015     在陸臺生

    他認為正是這樣環境才讓臺灣人對中國學生總有競爭與充滿狼性的想像,「他們的學生在有些層次上來講,確實比臺灣的學生還要拼,這可能是他們的家庭生活所致……我就有認識一個,因為家境不太許可,他基本上是三年都沒回過家的,連過年都沒回去,是有這樣的人在。」

    Read more »

  • 專訪淡江大學資工系郭豫謙:「這個香港已經不是我熟悉的香港,但是一個會讓人想付出的香港。」

    chialinglai 11 10 月, 2015     在臺港生

    「不管我會不會拿到身分證,這裡終究是我的家,是未來的家。」

    Read more »

  • 無法在火車上看到的景色,你必須親自走進去 ─ 專訪世新大學公廣系趙雪崟

    chialinglai 9 10 月, 2015     在臺陸生

    「他們跟我一樣都是異鄉人,我從不同地方移動到臺灣在這邊上學,他們在這邊可能是短期工作,甚至落地深根,像外配一樣,但臺灣社會對待我們的態度好像有些相似的地方,也有些不太一樣的地方。」

    Read more »

  • 專訪武漢大學顧秉真:「不能用狼性這個詞,我覺得是被逼的程度更大。」

    chialinglai 28 9 月, 2015     在陸臺生

    「明明知道會很敏感,卻還聚焦在對比,是不是故意要唱衰臺灣?」讓顧秉真感慨受訪的目的,原先是希望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去大陸念書的經驗,卻可能被曲解了。

    Read more »

  • 專訪輔仁大學思靜:「我每走一個地方,就覺得自己認識的世界實在太少了。」

    chialinglai 22 9 月, 2015     在臺陸生

    「我現在會去注意要說什麼,不去說什麼了。」思靜有感而發地說,有時身分會為一個人帶來很多麻煩。

    Read more »

  • 1
  • 2
  • 3
  • Next

貌似說

災胞看「眼球央視」:共鳴輸出,源自對諷刺對象的深刻認識

― 13 4 月, 2017

三個問題搞懂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 25 2 月, 2017

為什麼《奇葩說》能夠既講道理又帶給人娛樂?|《奇葩說》筆記

― 8 2 月, 2017

慈悲心的最深處,不是同情或憐憫,而是好奇。|梁文道《一千零一夜》筆記

― 8 2 月, 2017

【 ‪貌似夥伴都在想什麼‬|完結篇 】獵奇之後,這份影像還能走多遠?

― 20 9 月, 2015

找文章

追蹤貌似

知性節目頭條

1
跨界跨到市長去啦!「嘎名人尬台語」首集衝到發燒榜第一名|知性節目頭條

― 26 7 月, 2017

2
酷暑補習班: 啾啾鞋、囧星人、阿滴英文和林辰合體開課!|知性節目頭條

― 12 7 月, 2017

3
林辰Buchi訂閱突破20萬 開特別節目來分享幕後經營心得|知性節目頭條

― 28 6 月, 2017

在臺陸生專訪

如果媒體不偏袒任何一方,恐怕明天就賣不出去了 ─ 專訪淡江陳瑞遠
專訪輔仁大學思靜:「我每走一個地方,就覺得自己認識的世界實在太少了。」
無法在火車上看到的景色,你必須親自走進去 ─ 專訪世新大學公廣系趙雪崟
沒有百分百的新聞自由 ─ 專訪世新傅心怡
臺灣的新聞媒體與社會大眾正在進行一場惡性博奕 ─ 專訪銘傳林明超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貌似實驗室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