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叫貌似?
  • 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貌似實驗室

鑽研內容製作的新配方

Menu
  •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貌似說

災胞看「眼球央視」:共鳴輸出,源自對諷刺對象的深刻認識

― 13 4 月, 2017

三個問題搞懂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 25 2 月, 2017

為什麼《奇葩說》能夠既講道理又帶給人娛樂?|《奇葩說》筆記

― 8 2 月, 2017

慈悲心的最深處,不是同情或憐憫,而是好奇。|梁文道《一千零一夜》筆記

― 8 2 月, 2017

【 ‪貌似夥伴都在想什麼‬|完結篇 】獵奇之後,這份影像還能走多遠?

― 20 9 月, 2015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悲兮魔獸》─ 背上沉默的鏡子

    chialinglai 24 5 月, 2016     TIDF影展專題, 貌似放大鏡

    《悲兮魔獸》用獨特的視角與編排形式,尖銳地揭露中國問題,卻又突破觀眾獵奇心態,令觀眾跨越地域限制,重新審視與自身相關的環保問題。

    Read more »

  • 【TAI WAN下一步】從海峽到海洋,我們期盼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chialinglai 23 5 月, 2016     TAIWAN下一步, 貌似放大鏡

    范疇在引言時拿出了兩個蘋果和一把刀,以順著蒂頭往下切,和由果肉中心橫切而過,兩種切蘋果的方式為喻,也如同「倒立看世界」這樣,在世界變化越來越快、科技日新又新的未來,希望今晚「來講火星話」的自己能給聽眾們「開開腦洞」,讓大家從此看世界的方式有所不同。

    Read more »

  • 【TIDF影展專題】華語獨立紀錄片論壇側記:「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劇本」

    chialinglai 21 5 月, 2016     TIDF影展專題, 貌似放大鏡

    對於現實生活來說,紀錄片則提供了一個定格的視角,影像畫面就是被保留下來的真實。

    Read more »

  • 【TAI WAN下一步】為臺灣社會注入活水:培養友善、多元人才的環境

    chialinglai 19 5 月, 2016     TAIWAN下一步, 貌似放大鏡

    長期來看,少子化危機固然加大臺灣對於引進外籍人士的需求和改革速度,但外籍人才是否真的願意來臺、用這些優惠政策引入的「外籍人才」是否真的是適合臺灣的也值得討論,最重要的是,他們將如何影響臺灣的未來?

    Read more »

  • 【TIDF影展專題】曾經不想回望雨傘運動 ─ 專訪《亂世備忘》導演陳梓桓

    chialinglai 17 5 月, 2016     TIDF影展專題, 貌似放大鏡

    《亂世備忘》這部片是一連串偶然與不確定性組合在一起的,要怎麼回頭處理長達數月的雨傘運動龐大的素材——佔領空間的改變、突發事件,以及無法控制的情況,讓導演陳梓桓不得不自問,改變是什麼?又將領我們往什麼樣的香港未來前進?

    Read more »

  • 【TAI WAN下一步】多元觀眾與本土關懷:20年後台灣的知性節目想像

    chialinglai 15 5 月, 2016     TAIWAN下一步, 貌似放大鏡

    此刻,2016年,來到一個收視習慣全然嶄新的年代。身處臺灣的我們,是否有想像過二十年後,觀眾收看的節目會是什麼?尤其,這麼多節目中,觀眾是否有想像過,2036年臺灣的知性節目會是什麼樣子呢?

    Read more »

  • 【TAI WAN下一步】問題不在陸客縮減!我們是否能看見部落觀光的文化發展潛力?

    chialinglai 14 5 月, 2016     TAIWAN下一步, 貌似放大鏡

    我們是否能期待二、三十年後的臺灣,發揮在地蘊含的豐富文化生態的潛力,讓部落觀光除了迎接陸客團,也該積極開發其他國家的客源。

    Read more »

  • 【TIDF影展專題】《額日登的遠行》─ 凝望二十一世紀的穿越

    chialinglai 13 5 月, 2016     TIDF影展專題, 貌似放大鏡

    不論是額日登或顧桃鏡頭下的少數民族,大概都屬於不願放下傳統的一群,所以他們努力在現代生活中尋找、維護傳統的痕跡。

    Read more »

  • 【TIDF影展專題】《回憶:飢餓》劇場之後 ─ 關於「我」的探尋

    chialinglai 11 5 月, 2016     TIDF影展專題, 貌似放大鏡

    在看過民間記憶計劃的紀錄片和劇場作品之後,你可以發現每一個「回去」的導演並非歷史的代言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經歷的衝擊和煎熬實則來自眼前的村莊、身邊的親人以及逐年成長的自己,而不是「飢餓記憶」。

    Read more »

  • 【TAI WAN下一步】除了市場勞工跟觀光客,未來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東南亞視野?

    chialinglai 10 5 月, 2016     TAIWAN下一步, 貌似放大鏡

    在準總統蔡英文所提出的外交政策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謂的「新南向政策」,範圍除了東南亞之外,更拓及印度、伊朗等國。「新南向政策」的目標是要修改過去「南進政策」以引導台灣企業增加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為主要目的,除了增加雙邊貿易與投資之外,更加建立雙邊在民間交流、文化、教育研究等多方面的連結。

    Read more »

  • 1
  • 2
  • 3
  • Next

貌似說

災胞看「眼球央視」:共鳴輸出,源自對諷刺對象的深刻認識

― 13 4 月, 2017

三個問題搞懂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 25 2 月, 2017

為什麼《奇葩說》能夠既講道理又帶給人娛樂?|《奇葩說》筆記

― 8 2 月, 2017

慈悲心的最深處,不是同情或憐憫,而是好奇。|梁文道《一千零一夜》筆記

― 8 2 月, 2017

【 ‪貌似夥伴都在想什麼‬|完結篇 】獵奇之後,這份影像還能走多遠?

― 20 9 月, 2015

找文章

追蹤貌似

知性節目頭條

1
跨界跨到市長去啦!「嘎名人尬台語」首集衝到發燒榜第一名|知性節目頭條

― 26 7 月, 2017

2
酷暑補習班: 啾啾鞋、囧星人、阿滴英文和林辰合體開課!|知性節目頭條

― 12 7 月, 2017

3
林辰Buchi訂閱突破20萬 開特別節目來分享幕後經營心得|知性節目頭條

― 28 6 月, 2017

在臺陸生專訪

「我從小就有個敵人,叫別人家小孩」 ─ 專訪銘傳大學許思聰
【回看首屆陸生採訪計畫】真人圖書館:通往彼岸的三本書 ─ 余澤霖 x 祝常悅 x 楊心韻
如果媒體不偏袒任何一方,恐怕明天就賣不出去了 ─ 專訪淡江陳瑞遠
兩岸交流的體驗者與思考者 ─ 專訪輔仁大學夏逸平
要當兩岸交流的橋樑,就要做好被踩在腳下的準備 ─ 專訪文化大學余澤霖 (上)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貌似實驗室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