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新政府的兩岸關係,我們勢必需要站更高的制高點,從東亞的權力結構,來俯瞰兩岸、預測兩岸。以此視野,我們才有辦法理解未來兩岸關係的變與不變。
想要了解新政府的兩岸關係,我們勢必需要站更高的制高點,從東亞的權力結構,來俯瞰兩岸、預測兩岸。以此視野,我們才有辦法理解未來兩岸關係的變與不變。
站在這塊小島的你我,如何利用這塊塊寶,創造出不一樣的歷史和摸索出融合這些文化的獨自特色,則需要更多的思考。
許多以開發為主題的紀錄片,是以被開發者為主角,記錄整個開發進行的過程,通常也帶有關懷弱勢與批判開發的觀點,《大同》則是以市長為主角,將推動這項計畫的歷程與轉折,還有它對這項計畫的想法紀錄下來,能夠更客觀、完整記錄,並且涵蓋了支持與反對開發,政策規劃者、執行者與群眾的觀點。
也許在我們這個時代,內容已經存在於現實之中,創作者將之撿拾,並通過各種方法重新處理這些內容,紀錄片和紀錄劇場是其中的兩種媒介。
我感覺這群人跟他們心目中的毛主席,離得好近。他們敬仰他、把他放到跟佛一樣地位的祭祀,這時,他是遠而高大的神;而在生活中,他們之間更像是後輩懷著敬愛之心,細膩呵護一個親族老長輩,以一個很小的動作,來貼近這個他們心目中的「神」。
「秩序至上」的國家氛圍中,在中國辦一場獨立作品的電影節,是否有可能?看著基金創辦人栗憲庭與策展人王宏偉在警局接受偵訊,而公司的十餘台電腦,與庫存的一共1500多部獨立導演的作品DVD直接被沒收。這些細節,協助我們拼湊出了「困境」這個抽象詞彙的實際長相。
看了網站或手冊的劇情簡介,還是不確定該看哪部嗎?別煩惱,貌似編輯台已經整理好這份片單,精選「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及「民間記憶計劃」焦點單元的作品,也分享為什麼我們覺得這部片值得看!
鄒家村便不再只是被乾淨、進步的文明遺忘的地方,在這種觀看家鄉的視角,它既是與自己家鄉的對話,也是與自我的對話,甚至經由影像的技術,難得地將生者與死者重新聯繫起來。
當我們問道,對於臺灣觀眾想要理解中國紀錄片這件事,會不會因為難以親近中國的歷史脈絡,在理解上已經先形成了某種高度的門檻?林木材認為對觀眾而言,面對中國這個國家他們「抱持的是什麼樣的態度」,其實更是重點。
沒有觀眾——於創作而言,可以說是自由;於作品而言,卻是落腳點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