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叫貌似?
  • 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貌似實驗室

鑽研內容製作的新配方

Menu
  •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用動畫談法律很難嗎?不,用七言絕句講故事更難|知性節目頭條

用動畫談法律很難嗎?不,用七言絕句講故事更難|知性節目頭條

chialinglai 10 5 月, 2017     No Comment    

PocketCopy Link

知性節目以人為核心,除了內容有趣、有質量,更傳遞給你來自說書人的文化底蘊。

貌似實驗室2月起推出「知性節目頭條」,精選知識型網紅最新動態、知性節目的趨勢觀察與精彩案例等,值得你關注的知性內容,每隔週三出刊。


 

有些知識是你本來就想探索的,我們相信,知性節目能夠幫助你更高效地掌握有價值的資訊 ;

更多知識是在意料之外接觸的,我們期待,知性節目讓你的生活獲得更廣闊的視野。

 

觀察

用動畫談法律很難嗎?不,用七言絕句講故事更難

 

用10分鐘不到的短片,有可能解釋清楚嚴肅的法律問題嗎?「法律吧」運用高密度、快節奏的對白,打造武松打虎版本的動畫法庭劇,結尾還有華麗的Rap片尾曲。擔任法律顧問的苗博雅在臉書分享「法律吧」第一集幕後發想,參考了日劇《Legal high》和《三隻小豬》,她發現「越是重要的法律問題,就越有甲乙丙丁說,還有程序和實體的交錯。要犧牲多少?換取什麼?經過很多掙扎。」

 

在第一集策劃探討的兩個法律問題,一是「緘默能不能作為有罪的證據?理由是?」,二是「違反正當法律程序取得的證據,以及憑著該違法取得的證據再取得的衍生證據,能不能作為有罪的證據?理由各自是?」但有評論文章指出內容有誤導或可能需要調整的地方。

 

動畫中除了盡可能讓法律語言貼近白話,也很有新意的設計七言絕句對白,並主動邀請觀眾用七言絕句來留言,有趣的是,在Youtube影片下還真的被台灣吧的鐵粉們洗版七言絕句的回應。

 

法律吧是「大抓周計畫」的分支節目,「大抓周計畫」源自一個簡單的念頭,要是教育也像「追劇」一樣輕鬆有趣,想持續追下去呢?已經完成歷史、經濟、法律三個領域,並累積430萬的觀看次數,實驗吧預計將在今年第四季播出。

 

我的工作,就是切出故事的層次、突顯爭點、加入法律理由的思考線索。然後臺灣吧的夥伴,負責點石成金,變出風趣華麗的動畫劇本。


你如果用最嚴格的標準審視第一集,馬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虎食人並非人類的行為,不是刑法要處罰的對象,不受理,結案,後面都多演的。


但「全擬真法庭動畫」不是我們要做的;讓觀眾了解中華民國法院實務和學說誰是哪一說、誰是異端邪說,也不是我們該做的。

 

我們要做的,是讓觀眾看完影片後,可以回答最後的問題。不是憑感覺選邊站,而是真的有一些法律上的理由。
——摘自苗博雅臉書動態

 

 

有想法

「溫柔革命」:給大人與小孩一起讀的性別書

圖片來源:「溫柔革命」集資頁面

 

每個人都有性別,有時它是標籤,有時它是衣著裝扮的依據;作為一個人,性別麻煩總是少不了,如果性別教育靠文字書寫艱澀難懂,又有超譯誤解的危險,究竟怎麼樣才能解決呢?這一次,牽手,不用再怕懷孕!

 

由圖文不符、貝殼放大與台灣吧合作的集資專案「溫柔革命」,期望透過更好的資訊設計來解決性別問題,將資訊載體從線上的圖文影音拓展到線下的書本,以不同的人生階段設計了四套內容,不只寫給懵懂的孩子,也給困惑的大人;而透過資訊設計,更讓性別知識有更好的傳播能力,對於想促成更好對話的學者與公眾而言,是相當好的媒介。

 

值得關注的是,溫柔革命不是一套僅供閱讀的書,性別不只是一個人的事,為了能促成對話,預計推出的聊聊學習單,依照不同單元設計,期望能讓讀者之間的討論越辯越明,「溫柔革命」也將會推出關鍵字小手冊作為輔助在認識性別的過程中不再困惑。

 

「植不起來實驗室」:直不起來的男孩,怎麼植起一片樹海

性別友善媒體嘎嘎台所播送的植栽節目植不起來實驗室於今年三月邁入第二季,由主持人張藝隻身前往植栽的大千世界,帶回豐富的知識與慘痛的教訓;和生命打交道總是少不了意外,植不起來實驗室拋開專業包袱,以實驗精神進行每一次的植栽教學,將過程所遭遇的問題明確暴露在觀眾眼前,而張藝獨具特色的情緒展演,更加拉近了植栽與觀眾的距離,也令觀眾不至於害怕失敗,勇敢嘗試植栽。

 

值得關注的是,節目內容與拍攝剪輯皆由張藝一人負責,每集節目皆有明確的劇情安排卻依然不失植栽資訊傳達的正確性,成功將知識娛樂化;對節目主持人的聲音與形象設計更跳脫了既有的網紅框架,有著強烈的魔性中性美,時而少婦時而文青又帶著詭譎,也使得他成為另類網紅,值得持續追蹤這位東海大學美術系出身的奇葩還能與植物玩出甚麼新花樣。

 

 

值得你關注

  • 先勢行銷傳播集團投資娛樂新創公司「SELFPICK」
    台灣先勢行銷傳播集團正式宣布投資由娛樂新創導演徐嘉凱創立的「SELFPICK製作公司」,以實際行動力挺台灣優質的原生影音內容。SELFPICK目前創立約3年,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5歲,首部網路影集《Mr. Bartender》以徐嘉凱自身觀察社會面的真實題材為主題,探討世代間不同價值觀與成功定義,高質感畫面呈現,打破舊有網路劇拍攝手法及制式愛情偶像劇法則,在網路上引起廣大網友共鳴與迴響,創下YouTube累積點閱超過510萬次,周邊商品銷售近200萬,為SELFPICK累積近10萬名的鐵粉,成為影音公司成功經營自媒體的先驅。

    SELFPICK擁有三大創新商業模式:整合線上線下的實體體驗、發展品牌明星商品以及全新夥伴會員機制,突破舊有影視產業營運模式,以全新商業模式為台灣影視產業走出新道路,也是成功吸引先勢行銷傳播集團、中環集團子公司得利影視、以及首席創投投資的關鍵,估計最新一輪Pre-A輪增資金額已超過1,000萬元。SELFPICK創辦人徐嘉凱表示,獲得先勢行銷傳播集團入股投資,讓SELFPICK的營運結構更加完整,未來將持續創作優良的戲劇並擴展公司規模進軍海外。(摘錄自TNN滔新聞)

 

  • 給高中生的新媒體教育營:台灣吧團隊親自傳授實務經驗
    在 YouTube 上累積超過 2700 萬次觀看、獲得文化部文創之星首獎的知識教育新媒體「臺灣吧」,暑假將與高中生們一起解析新媒體的各種面相!在三天的實作營隊中,臺灣吧將帶著學員學習並實際訓練:我們如何把知識和資訊轉化成腳本?如何把資訊視覺化,產出動畫和各種數位內容?如何透過網路社群的經營操作讓更多人看到並愛上臺灣吧?目前報名已經額滿,有興趣的可以點這裡申請備取。

 

 

  • 朱宥勳在hahow開課:學習用小說家的腦袋寫廣告文案!
    如果你讀過小說家朱宥勳針對全聯總裁道歉文的分析,就可以感受到「小說」與「敘事」的技巧有多重要。朱宥勳三月才開過一小時的《故事的演算法》課程,新課程《不必下蠱的人心攻略術 — 小說實戰技術》在hahow課程不久,加入募資的學生已達近四百位,這套課程適合想要學會「說故事」的入門者,無論是想要寫小說,還是創作其他媒介的作品。或者你想理解「故事」在商業、政治上的應用,這裡也提供最基礎的模組和概念,讓你有具體的方向可以開始練習。課程詳情請點這裡。

截圖自hahow課程頁面

 

    • 貌似推薦閱讀:Youtuber集資幕後推手PressPlay 談付費訂閱
      PressPlay 執行長林鼎鈞 Dennis 提到,其實 PressPlay 社群是方便創作者管理訂閱者的服務,比如現在已經有使用 PressPlay 的創作者建立訂閱者專屬的私密專頁,但光手動驗證並加入訂閱者就耗掉大把時間,勞心傷神。現在 PressPaly 已經有訂閱者的「CRM 客戶管理系統」,創作者可以藉此管理訂閱用戶關係,之後預計上線的社群功能則會有諸如任務、等級系統等,維持粉絲的活性。(摘錄自Inside)

 

  • 成為手機閱讀的知識成癮者吧!泛讀app iOS上線
    「泛讀」Android 版在去年底推出,根據泛科學表示,有超過 7 萬夥伴主動下載,而且 90% 的使用者都不是透過社群網站連結打開,他們因此決定繼續維運下去。「這幾個月來,我們在泛讀的介面上做了一些嘗試與調整,目前看起來大家反應還不錯,很感謝各位伙伴一路上的鼓勵與嚴格鞭策,現在,我們很害羞也很驕傲地宣布,為了滿足更多跟我們一樣熱愛知識與學習的夥伴,手機閱讀平台——泛讀 PanRead iOS 版終於上架啦!」

 

 

PocketCopy Link
知性節目實驗室 知性節目頭條
SELFPICK台灣吧張藝朱宥勳法律吧泛讀溫柔革命苗博雅

Related Articles

行銷要說故事,但故事要怎麼說才會吸引人?——許榮哲X朱宥勳合體傳授 2018 最帶感的文案故事力
跨界跨到市長去啦!「嘎名人尬台語」首集衝到發燒榜第一名|知性節目頭條
酷暑補習班: 啾啾鞋、囧星人、阿滴英文和林辰合體開課!|知性節目頭條
社群廣場裡的肥皂箱:小市場和好內容如何結合在一起?
「文化如果沒有突變,它永遠沒辦法進化」妙台灣為傳統文化集資|知性節目頭條
專訪《阿苗帶風向》苗博雅:「與其做平衡報導,更要做有意義的方向」
知識型網紅的鑑賞標準:口語表達情緒與內容的契合度
災胞看「眼球央視」:共鳴輸出,源自對諷刺對象的深刻認識
除了美食美景導覽,旅遊作家還可以為讀者打造怎樣的體驗?|知性節目頭條
付費閱讀不如買貼圖?「天下全閱讀」有潛力但難成功|知性節目頭條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找文章

追蹤貌似

知性節目頭條

1
跨界跨到市長去啦!「嘎名人尬台語」首集衝到發燒榜第一名|知性節目頭條

― 26 7 月, 2017

2
酷暑補習班: 啾啾鞋、囧星人、阿滴英文和林辰合體開課!|知性節目頭條

― 12 7 月, 2017

3
林辰Buchi訂閱突破20萬 開特別節目來分享幕後經營心得|知性節目頭條

― 28 6 月, 2017

在臺陸生專訪

要當兩岸交流的橋樑,就要做好被踩在腳下的準備 ─ 專訪文化大學余澤霖 (下)
不需要特地為「陸生」做什麼 ─ 專訪輔大林楠
如果媒體不偏袒任何一方,恐怕明天就賣不出去了 ─ 專訪淡江陳瑞遠
「我從小就有個敵人,叫別人家小孩」 ─ 專訪銘傳大學許思聰
我也一樣是「外地學子」─ 專訪輔仁大學賀小語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貌似實驗室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
Thanks for sharing!
AddToAny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