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苗博雅來說,《阿苗帶風向》重要的目標是,觀眾看完這一小時,是否能比過去更瞭解一些,或是可以抱著想理解更多的心情來聽。
文 / Vanessa

去年《阿苗帶風向》邀請到民進黨立委段宜康與護家盟秘書長張守一,對談同性婚姻行不行?(截圖自Yahoo TV)
去年11月,立法院為同性婚姻進行民法修正案的初審,引來反對者包圍立院抗議,在場內、場外都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阿苗帶風向》在隔週邀請到民進黨立委段宜康與護家盟秘書長張守一,兩位各自在同性婚姻議題擁有鮮明的立場,難得有機會請到同桌進行觀點交鋒。在臉書影片累積超過26萬的觀看次數,和1387個轉貼分享,被稱為是「超狂直播」。
不過觀眾可能不知道的是,Yahoo TV才開台一年,經常花很多力氣在邀來賓的工作上。每週二晚上直播的《阿苗帶風向》,是風向系列的第一檔節目,對於一些政治人物的新聞聯絡人來說,需要花時間熟悉網路直播節目是什麼,來賓也可能擔憂上直播節目一旦說錯話,無法靠後製剪輯解決。
「其實換成電視收視率是2或3,可以比電視政論節目還高,但對於來賓來說會比較提防,」苗博雅解釋,這檔節目不是事先策劃一整季的議題,而是需要每週重新策劃主題,因此節目的內容組經常在週四就開始很焦慮,煩惱下週該邀請哪一位來賓上節目,有時可能還要面臨邀請不到,不得不換主題的窘境。
與一般政論節目區隔 重視議題切入精準度
關於《阿苗帶風向》的節目定位,苗博雅顯然已經把這個問題想的很清楚了。她逐步分析,首先,與Yahoo TV合作,他們是成熟的專業團隊,也有商業考量,Yahoo TV在風向系列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做政論 ; 其次,苗博雅認為如果要做政論節目,應該與電視台的政論節目有所區隔,她指出一般電視政論節目的特色像是,來賓可以一次請到很多、議題非常即時,下午才發生的新聞,晚上就能進行討論,卻因此在選材上也有很大的限制,很難深入討論議題。
「有些節目賣的是衝突和政治表演,誰講的和他很不一樣,」對於苗博雅來說,《阿苗帶風向》重要的目標是,觀眾看完這一小時,是否能比過去更瞭解一些,或是可以抱著想理解更多的心情來聽。
從節目前的議題策劃、邀請來賓、資料準備,到與來賓溝通題綱、線上宣傳、小編參與互動等工作,在每一週要從頭開始一遍,如此耗心神又龐雜的工作量,相當考驗議題切入的精準度。「一個議題有很多方面,如果想全部都談到就會太淺,」她的做法通常是,設計容易讓觀眾理解的題綱, 把議題分成特定的區塊,從中鋪陳脈絡,比如講解谷阿莫二次創作的問題,她會先說明法律問題,接著解析現在發生的爭議怎麼與法規連結,進而貫穿起來討論。
苗博雅坦言,幕後製作團隊規模其實很小,不到四個人,要一起負責六檔直播節目。她的女友吳奕萱在議題前置準備上就幫了很多忙,吳奕萱笑說,她會先蒐集資料,篩選阿苗可能會想做的角度,讓她做最後決定性的裁示。節目投影的題綱簡報也是兩人合力製作。

對於苗博雅來說,《阿苗帶風向》重要的目標是,觀眾看完這一小時,是否能比過去更瞭解一些,或是可以抱著想理解更多的心情來聽。(攝影 / 謝定宇)
與其做平衡報導 更要做有意義的方向
至於選題一般來說會有哪些傾向?吳奕萱透露,兩人與製作單位可能存在不同期待,雖然同性婚姻的議題就做過三集節目,但製作單位可能會認為性別不等於政治議題,之前有機會單獨做成一集來談,都是因為剛好在時事熱點上。除此之外,苗博雅對於選題的原則主要有兩點,一是避免在事情不明朗的時候去談議題,二是與其做平衡報導,更要做有意義的方向。五月初邀請到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上節目,她的切入點就是作為一個女性政治人物,在保守的政黨怎麼出頭。不過,後來經過與洪秀柱的幕僚、Yahoo溝通過後,最終這個主軸沒有在節目上突顯出來
有趣的是,《阿苗帶風向》也把一位社會民主黨立委落選人,帶進了一個與她截然不同的圈子,在這個圈子裡,除了苗博雅的粉絲以外,經常出現政治立場偏藍的觀眾。網友之間有時會在直播留言串裡爭論不休,或是因為不同的選題,觸及到新的觀眾群。
「當小編告訴我網友吵起來的時候,我會從留言裡挑兩、三個問題來回答,跟大家說,我的小編告訴我大家在吵這個,」苗博雅覺得,身為主持人的任務,不是為大家整理Google就能搜尋到的資訊,而是要提供自己的觀點,讓觀眾知道另一種觀點的存在,對於持有不同意見的人才有意義。「我一直覺得理性中立客觀是假的,多數人認為的客觀其實還是一種主觀, 還不如一開始就讓大家知道我有觀點、有自己的立場。」
法律知識轉譯 給觀眾的敲門磚
苗博雅平時也是蘋果日報的專欄作者,最近還跨界到教育領域,與台灣吧合作「大抓周」計畫,擔任「法律吧」系列動畫節目的法律顧問。
從文字評論到主持訪談,苗博雅將法律知識轉譯能力應用到「法律吧」,但一年前談的計畫,苦熬到最近才正式上線,讓她有感而發的說,這其實是「很難的減法」,本身要在五分鐘內白話解釋法律系課堂上兩小時的討論,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她期望「法律吧」至少做到的是敲門磚,觀眾看完之後可以有所法律的本,而不會再只是憑直覺或情緒想法律的問題,至於開門進去之後要走哪個方向,可以由觀眾自行去思考。
相比「大抓周」的定位,要成為長時間對觀眾受用的教育素材,《阿苗帶風向》的選題有時效性,需要抓住社會大眾的注意力,及時的把重要的問題帶出來,並介入他們的認知模式。 苗博雅說,因為平常講可能沒人要聽,這個節目就可以觀眾成為後續判斷的參考素材。
因為意識到Yahoo的平台面向很廣泛的受眾族群,她認為重點並不在於說服人去改變立場,因為這不像演講活動,可以有兩、三個小時的時間,慢慢的去影響一個人所在的光譜位置。「最重要的工作是提供正確的資訊,至少在真實性上我親自查核,在這些資訊上告訴你我的看法,要不要接受是觀眾來決定。」

吳奕萱覺得阿苗是非常溫和的主持人,會讓來賓充分的表達他們的真實想法。(攝影 / 謝定宇)
吳奕萱從旁觀察阿苗的主持風格,發現阿苗最主要的魅力是來自於和觀眾的互動,所以活動現場的演講,可能會比面對攝影鏡頭的表現更好,因為前者可以很快的給予有趣的回饋。而在節目上,她覺得阿苗是非常溫和的主持人,會讓來賓充分的表達他們的真實想法。
苗博雅想了想,對此回道:「大家都會覺得,來我們節目就是要PK,可是我覺得主持人的定位很重要,就是場子是我的、規則是我的,要怎麼問出尖銳的問題,有沒有辦法刺到來賓。」 她回想起段宜康與張守一的那集,當張守一可能一直講錯誤資訊時,她考量的點是要在什麼時間點打斷他,如果都讓對方講滿,就會導致超過時間。
她認為這是自己還可以再進步的地方,畢竟節目還處在成長期,如何讓《阿苗帶風向》成為觀眾信賴的品牌,同時也是來賓會覺得有價值可以上的節目,是值得繼續努力的方向。
阿苗提到自己很喜歡John Oliver的《上週今夜》(Last Week Tonight)這檔節目,早期在和Yahoo談節目製作的時候,她希望參考John Oliver的風格,但後來發現做不太出來。
貌似:為什麼呢?
阿苗:你不要看他台前只有一個人,背後是HBO很大的團隊製成的,光是製作、腳本都是相當專業的設計,如果我們三個人要做這檔節目,根本不可能有這麼細膩的腳本和資料整理,每一行的細節程度幾乎可以說是劇本了,包括在什麼時候要恰當的放出某部影片、擷取哪個片段或哪份文件怎麼處理。
對於Yahoo來說,由於人力不足,就沒辦法應付要在這一秒播出某個影片,並停留在那裡,情緒線就會斷掉,沒辦法形成像這種一氣呵成的脫口秀,所以這是很大的障礙。另外Yahoo可能的疑慮,就是沒有取得正式的授權,所以就會變成在我後面的電視上放,但不會用導播機直接播映,畫質就會很差。
但我覺得如果這東西,在臺灣真的有人做出來的話,會有市場,因為有太多人在期待了。

眼球中央電視台主播視網膜強勢入侵《阿苗帶風向》節目(截圖自Yahoo TV)
貌似:《眼球中央電視台》製作人也參考過John Oliver的節目,那妳怎麼看眼球央視?
阿苗:我覺得這是非常棒的歷史契機,讓正確的才華聚在一起。你看到的是當一切技術成本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讓他們可以start(開展)這整個計畫,如果動眼神經和視網膜認識的時間,是在四、五年前,他們可能做不出來,因為那時候沒有這麼方便的剪輯軟體,也沒有病毒式擴散的社群網路。現在影音平台的成熟、剪輯成本的降低,讓他們完全可以展現低成本的優勢。
而且台灣又有這麼特別的政治環境和背景,梗放在臺灣就有講到我心裡的感覺,對於中國就會覺得很好笑,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在對的時間、對的人,做的對的事。
好看又有深度的議題討論節目都在這裡,點我報名活動!
5/27(六)19:00-21:30(18:30 報到入場)
【 社群廣場裡的肥皂箱:3個帶你關心臺灣社會的節目 】
對談: 苗博雅 | Yahoo TV 一起看《阿苗帶風向》主持人、
錢念群|《 政問》內容製作負責人、
謝宇程|《 未來有問題》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