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叫貌似?
  • 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貌似實驗室

鑽研內容製作的新配方

Menu
  •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貌似放大鏡 › 【研修生專題之一】從生師比消失的世新大學研修生 ─ 看不見的買方與看得見的賣方

【研修生專題之一】從生師比消失的世新大學研修生 ─ 看不見的買方與看得見的賣方

chialinglai 26 1 月, 2016     No Comment    

這學期招收860位大陸研修生,經檢討後目前已經確定不會再增加開放學校的數量。蘇建州強調,世新大學一直以來是「賣方」的角色,正是因為對方學校肯定世新大學傳播學院的價值,才會有許多學生願意自費來臺短期研修。

 


 

文 / Vanessa 

 

Screen Shot 2016-01-26 at 6.59.48 PM

歷年大陸研修生人數(製表 / 許鈺羚,資料來源 / 教育部統計處)

 

開學第二週,如同其他學校的同學會抱怨選不到課,世新大學也不例外,但這學期明顯不同在於,班上多了幾十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可以聽到更多來自北方的口音,以及充滿好奇、觀望的眼神,有人覺得促進交流是好事,但促進交流的橋樑真的搭好了嗎?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三年級的學位陸生曠思慧當時在臉書上發佈一則動態,無奈提起一位中國傳媒大學的學姊對世新大學的評價是:「噢我知道,這是在我們學校給錢就能去交換的學校。」曠思慧起初對這句話不以為意,但這學期明顯感受到人口密度大增,造成很多同學抱怨選不到課,原先的小班制變成要換教室開大班,或是班上超收學生。「一問才知道今年世新竟然招了九百多名大陸交換生,學校既有在大陸排位靠前的也有靠後的。」

 

曠思慧是學位陸生,她在臉書動態上感慨交了比本地生貴的學費,選課權益還要被短期交換生排擠,「許多課程不開放,全班都是同鄉不知道是來交流什麼……」。

 

這則動態當時引發熱烈的討論與轉發,但許多人恐怕會不小心把上述「短期交換生」跟一般姊妹校雙方互派的「交換生」概念搞混。若是雙方互派的交換生會是同等名額,且資格審查嚴格,須通過層層筆試及面試,錄取之後獲公費補助來臺交換。

 

這群大量湧進的「短期交換生」,實際上身分名為「研修生」。

 

研修生一學期學費恐高達20萬

翻開短期研修的申請簡章來看,規則或審查形式相當寬鬆,並沒有制定對於成績要求的門檻,幾乎是有報名就會上,而學費完全自費,對研修生而言,等於必須同時繳教兩個學校的學費。

 

Screen Shot 2015-12-21 at 10.40.40 AM

收費標準,節錄自世新大學大陸地區學生申請短期研修簡章 2015 年秋季班(9~1 月) 簡章

 

Screen Shot 2015-12-21 at 10.33.42 AM

申請資料的要求條件相當寬鬆,節錄自世新大學大陸地區學生申請短期研修簡章 2015 年秋季班(9~1 月))

 

來自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的邱卓怡,受訪時表示,在這一學期,要繳交20萬臺幣,包括6萬學費、4萬宿舍費以及母校換算約10萬新臺幣的學費。

 

從世新大學的官方網站來看,「陸生招生專區」特別在首頁作為獨立的欄目,點進去另開的新頁是「陸生招生入學網」,分成學位生和短期研修,收錄了申請簡章、課務、宿舍及生活資訊等資料,研修生照理是知情要付高昂的費用才決定來臺灣的。

 

繳交雙倍學費 換來被打折的學校資源?

回想起剛來臺灣的第一天,到了機場才知道是抽籤分配房間,到宿舍(紅樓)才發現衛浴要共用,且只有二、三、四層才各有兩間衛浴設備,卻要分配給每層約十個單人間使用。而她住的單人間沒有窗戶,只有空調設備,讓她時常覺得很空氣很悶,很想出去,且空間狹窄到開門都有困難,必須側著身子進去。

 

00061.m2ts - 00.01.50.610

宿舍房間內部(照片為邱卓怡提供)

 

目前廣電系集中最多大陸學生,曠思慧提到「電影史」修課人數已經超過上限,一些學生甚至需要坐地上聽課,讓她原本想旁聽這門課都擔心會排擠到修課學生的權益。例如,在「影視製作」這門課,部分研修生因為母校是播音主持的背景,很難參與小組合作的拍片的工作,或是無法銜接原先班級的進度,造成老師要配合從零開始教起,已經使臺灣學生和學位陸生反感,曠思慧認為問題出在學校讓非科班學生來選這門課的比例過多,使得拍片工作難以進行。

 

在「靠北世新」上有許多針對研修生上課吵鬧、到課率低、投入小組報告的參與程度不佳的發文抱怨,不過,通常針對「陸生」的批評,並不太會明確區分出誰是學位生、交換生或研修生,「他們寫的時候並不會想到我,」曠思慧有時不免感覺到自己因為「陸生」的身分也成為被攻擊的對象,因為少數研修生造成的壞印象,恐怕會破壞臺生對陸生的整體印象。

 

連陸生都沒聽過的研修生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二年級的學位陸生黎映彤在受訪前並沒有聽說過「研修生」一詞,她這學期選修的「廣告文案」這門課從原先開的40人暴增到80人,引起老師抱怨班級太大很難教學。不過就小組討論的情況而言,她認為不一定要相同專業背景,但「負責任」的態度更重要。

 

口語傳播學系二年級的學位陸生郗錦超坦言,起初也跟大多學位陸生一樣對於研修生有排斥情緒,但現在他認為數量多未必是壞事,其他學校也有招收很多短期交換生,「重點是學校是否能承擔,能夠建立完善制度篩選研修生的質量」。郗錦超提及,有的老師會在分組時特別集中大陸學生,以避免不參與討論的問題,但這種作法反而喪失了交流的意義,非常可惜。

 

終身教育學院副院長蘇建州就他觀察的結果來看,認為來臺研修生素質算是中上程度,有25%~30%是985、211工程的大學生,並不像是許多人預期得多差,並且感受到一些老師對於陸生學習情況持正面評價。

 

當學校成為賣方、研修生成為買方

這學期招收860位大陸研修生,經檢討後目前已經確定不會再增加開放學校的數量。蘇建州強調,世新大學一直以來是「賣方」的角色,正是因為對方學校肯定世新大學傳播學院的價值,才會有許多學生願意自費來臺短期研修。

 

至於短期研修生的住宿問題引起的爭議,高教工會曾質疑為何品質堪憂、空間狹小仍要收取高額租金,蘇建州說明,四萬住宿費是成本價,提供水電費、網路、寢具和家具,十月已經依照部分研修生住宿情況斟酌退費。由於世新大學校地小,已難找就近住宿的空間,但他覺得另一方面來說,「不便利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關部分研修生在實務課程上技術能力的落差,或是過量學生轉成大班的問題,他舉自己最近上的線上開放式課程為例,線上同時有一千多人上課並不會因此影響到學習品質。蘇建州相信,老師可以自己決定怎麼調整內容,或篩選淘汰資格不符的學生。他期許愈來愈多樣背景的大陸學生來臺交流,可以刺激臺灣學生的國際視野。

 

消失的860位研修生 未納入生師比

目前以招收研修生填補少子化衝擊的缺口,當然不只有世新大學。不過奇怪的是,如今世新大學將「擴大招收東南亞及大陸留學生」列為五大校務理念與方針之一,卻沒有讓這群已經超過全校學生百分之十的學生,納入在生師比的統計數據上。

 

依據教育部的《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附表一所定的的生師比值計算方式,境外學生數(包括外國學生、僑生、香港澳門地區學生、大陸地區學生)的計算方式,於全校在學學生數之百分之十以內,不列計為學生數,但超過全校在學學生數之百分之十者,則予計列。

 

而這群在近年來持續攀升的大陸研修生,卻在世新大學看似符合標準的生師比值缺席了。

 

 

Screen Shot 2015-12-21 at 10.49.28 AM

生師比趨勢圖(資料來源:世新大學校務及財務資訊公開專區)

 

 

他們停留的五個月,像是能夠輕易被打包外帶的資源,既然源源不斷,就讓鈔票反映在招生績效上,共同分食傳播學院響亮的名聲。畢竟再抱怨也不會持續太久,再多爭議都比不上臺灣高教的大難題,那麼究竟為什麼還需要費力在乎這群處在夾縫中的研修生呢?

 

 

 

 

貌似放大鏡
學費宿舍生師筆研修生選課

Related Articles

【研修生專題之二】顛覆對抗:如果短期研修生在臺灣是「長期觀光客」?
如果是用優勝劣敗的邏輯辦教育,怎麼可能提供公平受教權? ─ 專訪夏潮聯合會會長許育嘉
為什麼受過同樣教育的陸生,卻不能在台考護理師執照?─ 專訪北醫李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找文章

追蹤貌似

知性節目頭條

1
跨界跨到市長去啦!「嘎名人尬台語」首集衝到發燒榜第一名|知性節目頭條

― 26 7 月, 2017

2
酷暑補習班: 啾啾鞋、囧星人、阿滴英文和林辰合體開課!|知性節目頭條

― 12 7 月, 2017

3
林辰Buchi訂閱突破20萬 開特別節目來分享幕後經營心得|知性節目頭條

― 28 6 月, 2017

在臺陸生專訪

當第一個嚐蟹的人 ─ 專訪輔仁大學賀小語
專訪輔仁大學思靜:「我每走一個地方,就覺得自己認識的世界實在太少了。」
衡量一個社會是否鼓勵創業,看失敗以後要付出多大代價 ─ 專訪逢甲大學吳梓杰
我只聽過亡國亡家,沒聽過亡社會 ─ 專訪輔大祝常悅
為什麼受過同樣教育的陸生,卻不能在台考護理師執照?─ 專訪北醫李想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貌似實驗室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