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叫貌似?
  • 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貌似實驗室

鑽研內容製作的新配方

Menu
  •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在臺陸生 › 當第一個嚐蟹的人 ─ 專訪輔仁大學賀小語

當第一個嚐蟹的人 ─ 專訪輔仁大學賀小語

chialinglai 13 4 月, 2015     No Comment    

回顧大學四年來充實的經歷,小語用積極正面的行動盡力展現自我價值,聊到加諸於陸生的種種限制如何阻礙留臺工作,她笑著說:「只要你有能力,不用愁公司不會要你,只要是人才,公司自然會想辦法留住你的。」


文 / Vanessa

賀小語,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

賀小語,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

我是在上學期參與TEDxFJU認識小語的,她念廣告傳播學系,雖然過去沒什麼聊天,但她和其他人相互嬉鬧的樣子讓我印象很深刻,當時聽說她也是首屆陸生是還有點訝異,可能不只是口音聽不出來,也都和台灣人玩在一塊了,來自上海的她果然有種海派文化的活力與熱情,我也難以察覺這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吧!  

 

勇於穿梭不同學生組織的行動派

後來我才知道,小語其實過去也短暫待過學生會,她形容「學生會是一個學校裡規模最大的社團之一,也正是因為人多,所以還是難免會有一些些唬爛的現象發生」,回想起之前和淡江學生會一群不懂法規的人談法規的荒謬感,真是感同身受,如果說學生會其實是廣大政治生態下的一個小縮影,它恰恰好反映了一種怪象,因為有些善於「唬爛」的人,排擠那些真正有在做事或有能力的人。 應該如同大多數大學生一樣,若不是不清楚學生會的工作究竟與他何干,就是誤打誤撞進入了學生會體系,小語則是用「第一個嚐蟹的人」為自己加入學生會這件事下註腳,我原先還不明白「嚐蟹」的意思,就百度了一下,看到眼前的兩行文字莫名讓我笑了好久。

 

鲁迅先生曾稱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可怕,醜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確實需要勇氣。但誰是天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

 

賀小語1

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的賀小語認為「同學關係、朋友關係和工作夥伴關係是很不一樣的。好的朋友也不見得是好的工作夥伴,但好的工作夥伴卻可能變成非常好的朋友。」

當時因為學生會還沒有過陸生,所以她和另一位陸生朋友打算加入學生會體驗一下台灣校園的最大社團,但後來因為學業的忙碌和社團的不透明制度讓她們覺得沒有意義,便漸漸退出,這也深刻使她認知到組織運作和團隊夥伴關係培養的重要。她認為「同學關係、朋友關係和工作夥伴關係是很不一樣的。好的朋友也不見得是好的工作夥伴,但好的工作夥伴卻可能變成非常好的朋友。」

 

後來,小語陸續參與了時報金犢獎和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都是需要在短時高壓的狀態下做到最好,也因為都擔任隊長角色,如何帶領團隊合作,協調不同成員之間的能力、個性差異,這些她都非常謹慎地處理,她坦言團隊的運作是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回顧大學四年來充實的經歷,小語用積極正面的行動盡力展現自我價值,聊到加諸於陸生的種種限制如何阻礙留臺工作,她笑著說:「只要你有能力,不用愁公司不會要你,只要是人才,公司自然會想辦法留住你的。」

 

台灣媒體攻擊的陸生 也只是異鄉的遊子

「陸生」這概念向來會被台灣媒體誇飾成某種中國因素,她感慨「他們(媒體)抨擊的『陸生』其實就是同樣十八九歲的少年,其實平凡到說不定就是你隔壁家的鄰居」,爾後我們想起之前在輔大曾經有位上吊自殺的陸生,事發幾天後,人們很快就忘記了,可又有誰知道媒體長期蓄意地搧風點火下評論,傷害過多少離鄉背井來這裡求學的孩子。

 

至於去年三月份的反服貿運動,隨之掀起轟轟烈烈的反中國潮流,她自己雖然沒什麼表態,但卻觀察到一些不同意抗議聲音的台灣本土同學,因為他們一出聲就會顯得另類,被掛上不愛台的標籤,被抨擊而變得緘默,對於這種沉默螺旋效應的現象,她惋惜道「有不同聲音的台灣同學其實也需要一種理解的出口,現實就是服貿期間,台灣持不同意見的同學都不能自由發聲,這才不是真正的『民主』。」。而她也認為與其靜坐抗議,「寧願花那時間多讀幾本書,等有能力在國際上高處去爭取更多權益。」

 

勇於跳脫陸生包袱 品嚐台灣在地生活

最後,小語認為「陸生這個概念總覺得是學士學位開放後才興起的」,想想也是,在此之前我對中國的大學生印象,好像也只停留在台灣媒體形塑的有多用功多會讀書的刻板印象,「但我們都覺得交換生和我們不一樣,他們玩爽爽,帶著台灣的糖果和好玩回憶就走了,只留我們這些陸生,在經歷了這片土地人事物的甜蜜期後,留在這裡品嘗人生。」

 

在臺陸生
嚐蟹媒體學生會工作廣告

Related Articles

媒體產品力:用數據和使用者思維,打造持續吸引人的好內容
【騷客訪談】孔瑤竹:「走出去,還是走回來」,中國學生在香港
專訪復旦大學林孟璇:「我不只是台灣人,也是東亞人。」
【回看首屆陸生採訪計畫】如何看見陸生?日常生活與政治的進退維谷
「經費是很大的問題,視野又是另一個問題。」 ─ 專訪《中國課》作者李政亮
臺灣的新聞媒體與社會大眾正在進行一場惡性博奕 ─ 專訪銘傳林明超
《陸生元年》作者 黃重豪 X 貌似實驗室 Vanessa ─ 陸生可以是積極介入臺灣的行動者(上)
學生選舉是學生的事 ─ 專訪淡江陳學俊
如果媒體不偏袒任何一方,恐怕明天就賣不出去了 ─ 專訪淡江陳瑞遠
沒有百分百的新聞自由 ─ 專訪世新傅心怡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找文章

追蹤貌似

知性節目頭條

1
跨界跨到市長去啦!「嘎名人尬台語」首集衝到發燒榜第一名|知性節目頭條

― 26 7 月, 2017

2
酷暑補習班: 啾啾鞋、囧星人、阿滴英文和林辰合體開課!|知性節目頭條

― 12 7 月, 2017

3
林辰Buchi訂閱突破20萬 開特別節目來分享幕後經營心得|知性節目頭條

― 28 6 月, 2017

在臺陸生專訪

如果媒體不偏袒任何一方,恐怕明天就賣不出去了 ─ 專訪淡江陳瑞遠
無法在火車上看到的景色,你必須親自走進去 ─ 專訪世新大學公廣系趙雪崟
「抓住那個大陸人!」跑給台灣人追 ─ 專訪文大李凌風
我也一樣是「外地學子」─ 專訪輔仁大學賀小語
臺灣的新聞媒體與社會大眾正在進行一場惡性博奕 ─ 專訪銘傳林明超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貌似實驗室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