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叫貌似?
  • 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貌似實驗室

鑽研內容製作的新配方

Menu
  •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媒體產品力:用數據和使用者思維,打造持續吸引人的好內容

媒體產品力:用數據和使用者思維,打造持續吸引人的好內容

chialinglai 4 5 月, 2018     No Comment    

除了內容獨特,對於內容出產方,還需要和使用者「建立信任感」,不管是定期定時出刊,或是持續維持高品質,都是讓使用者信任的方法之一。


 

文 / 惠宇

 

施典志詢問在場觀眾是否有訂閱內容服務的經驗(攝影 / 柯智元)

 

你現在正在訂閱任何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在這麼多的資訊裡,你願意特別給他們多一點的關注呢?

 

你的答案也許是因為內容有用、有趣,或是別的地方無法得到,那麼,換個角度來說,要打造一個持續讓人關注的品牌或內容,最基本的就是要找到一個「獨特的切入點」,讓使用者感受到,這些內容是只有這裡才有,而且是對我有用的。

 

不過,除了內容獨特,對於內容出產方,還需要和使用者「建立信任感」,不管是定期定時出刊,或是持續維持高品質,都是讓使用者信任的方法之一。

 

在 4/28 《媒體產品力:如何規劃可行的內容訂閱商業模式?》這場講座中,施典志和盧郁青兩位講者都同意,除了內容的獨特性,讓人想要持續關注訂閱的內容,必須要有「數據思維」和「使用者思維」,才能夠維繫信任、長久經營。不過,這兩個思維,要怎麼應用在好的內容上呢?

 

數據這麼多,看哪個才對?

盧郁青分享,以《科技島讀》、《區塊勢》這兩個訂閱服務的經營模式來說,因為是用電子報寄送每次更新的內容,所以「開信率」就是非常重要的指摽,可以來評估每一次的內容對讀者是不是有價值。

 

另外,付費訂戶的「留存率」也是他們很關心的重點,特別是月費的使用者,如果曾經付費,後來又退出,肯定是服務上出了什麼問題。他認為,作為提供服務的一方,不能每次都覺得「流失的人應該不是我的TA吧」,而是要認真找出留不住人的原因,才能讓服務越來越好。

 

他也介紹了「淨推薦值(NPS)」的概念,因為人們天生就對廣告懷有抗拒,但是會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推薦的東西,所以,他們在寄送內容的同時,也會固定寄出問卷,詢問使用者會向朋友推薦這個服務的程度,來評估內容調整的方向。

 

科技島讀盧郁青說,開信率會用來來評估每一次的內容對讀者是不是有價值。(攝影 / 柯智元)

 

從細節開始為使用者著想

數據可以判斷大的方向,不過,要真正知道為什麼,或是該怎麼改善,還是得要跟真實的使用者聊一聊。

 

盧郁青就分享,區塊勢的主筆作者就常常在生活中講解區塊鏈的內容給不同人聽,在這個過程中,一次次嘗試和修正要怎麼把艱澀的內容說的讓人更容易聽懂。

 

除了內容的規劃和調整需要考慮到使用者,在發送內容上面,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也是非常必要的。像是主要以電子報寄送的服務,就要考慮使用者收信的場景,在標題、排版,還有段落節奏上下功夫,降低使用者閱讀的門檻,讓讀者更願意打開來閱讀。

 

現在開始、持續優化

其實,不論是經營一個服務或媒體,「訂閱制」只是眾多商業模式中的一種選擇,但是,要打造持續吸引人的東西,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幫他考慮周到,並且用數據來輔助判斷,都是持續優化的不二法門。

 

如果你正打算要開始經營一個品牌、媒體,或自己的部落格,現在就開始進行吧!

 

 

歡迎參加最新活動,《數字力就是賺錢力》作者古屋悟司來台獨家分享!
帶動銷售穩健成長的數字思維|風格花店創業學

知性研究所 知性節目實驗室
使用者思維媒體數字力留存率科技島讀訂閱制開信率

Related Articles

追求利潤很重要,但只追求數字你就滿足了嗎?《數字力就是賺錢力》實戰研討精華
【回看首屆陸生採訪計畫】如何看見陸生?日常生活與政治的進退維谷
「經費是很大的問題,視野又是另一個問題。」 ─ 專訪《中國課》作者李政亮
臺灣的新聞媒體與社會大眾正在進行一場惡性博奕 ─ 專訪銘傳林明超
《陸生元年》作者 黃重豪 X 貌似實驗室 Vanessa ─ 陸生可以是積極介入臺灣的行動者(上)
如果媒體不偏袒任何一方,恐怕明天就賣不出去了 ─ 專訪淡江陳瑞遠
沒有百分百的新聞自由 ─ 專訪世新傅心怡
當第一個嚐蟹的人 ─ 專訪輔仁大學賀小語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找文章

追蹤貌似

知性節目頭條

1
跨界跨到市長去啦!「嘎名人尬台語」首集衝到發燒榜第一名|知性節目頭條

― 26 7 月, 2017

2
酷暑補習班: 啾啾鞋、囧星人、阿滴英文和林辰合體開課!|知性節目頭條

― 12 7 月, 2017

3
林辰Buchi訂閱突破20萬 開特別節目來分享幕後經營心得|知性節目頭條

― 28 6 月, 2017

在臺陸生專訪

「在食品安全協議上,兩岸已經達成一致了。」— 專訪政大民族學系博士生邵磊
為什麼受過同樣教育的陸生,卻不能在台考護理師執照?─ 專訪北醫李想
不需要特地為「陸生」做什麼 ─ 專訪輔大林楠
當第一個嚐蟹的人 ─ 專訪輔仁大學賀小語
要當兩岸交流的橋樑,就要做好被踩在腳下的準備 ─ 專訪文化大學余澤霖 (下)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貌似實驗室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