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叫貌似?
  • 為什麼貌似想做「知性節目」?

貌似實驗室

鑽研內容製作的新配方

Menu
  • 人物專訪
    • 在臺陸生
    • 在陸臺生
    • 在臺港生
  • 搭橋者
  • 知性節目實驗室
    • 知性節目頭條
    • 知性研究所
    • 知性生活
  • 貌似放大鏡
    • TIDF影展專題
    • TAIWAN下一步
  • 貌似說
    • 如何看見陸生?
    • 我像尋索我的仇人
    • 潑漆者與穿牆者
 › 在臺陸生 › 學生選舉是學生的事 ─ 專訪淡江陳學俊

學生選舉是學生的事 ─ 專訪淡江陳學俊

chialinglai 16 5 月, 2015     No Comment    

提到許多人質疑陸生來台有國安問題,他則表示「很多人認為我們是不是中共的間諜,其實我們這個身分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尷尬的,大陸怕陸生來台洩漏大陸的機密,台灣怕陸生回大陸洩漏台灣的機密,而我覺得,他們有點想多了,我們只是單純來這邊讀書。」


文 / 白蛇

 

陳學俊1

陳學俊,淡江大學英文學系(攝影 / 和聲)

 

公共性組織是為服務與解決問題而存在的

各校公共性組織常因參與成員的多而雜,服務對象的多元,面臨到如何才能有效服務到每個人的困境,不論是學生會、系學會或是校友會皆會面臨到甚麼是責任,甚麼是義務,做甚麼才是對的,這樣的疑惑中,同時,在推舉公共性負責人時,這些問題則拋回到每一位成員身上,推使著他們用不同的端點去檢視每一位候選人。

 

就讀淡江大學英國文學系的陳學俊,在大二時與淡江大學的陸生同學一起創立了淡江大學陸友會,擔任公關,他說:「陸友會的成立是期望能服務陸生,讓陸生更能適應在台生活」,透過辦理陸生間的聯誼活動與辦理與兩岸議題相關的講座來讓在台陸生更易於融入台灣生活,詢問到為什麼會想成立陸友會這樣類似系學會或是宿舍自治會的公共性組織,他則說「因為並不是所有陸生都非常外向,非常願意去跟其他人交流,所以需要一個平台」,雖然淡江陸友會是志願性參加的學生團體,但陸友會也替在校的陸生解決各項問題。

 

尊重多元價值 學生選舉不該受國籍影響

去年淡江大學報出陸生參選學生會會長一事,陳學俊作為淡江大學學位陸生表示「陸生站在一個觀點認為選舉不應該參雜國籍問題,博藝是學校的學生就有資格去參選學生會會長」,認為學生會會長是為學生服務的,不應該受到國籍的影響,國外也有大學的學生會會長非本國籍人,學生會會長是替學生謀福利,所以不應用國籍問題去模糊選舉;而針對此一議題校內並沒有許多陸生發表意見,參與評論,他則說,陸生身分相對敏感,其實淡江的其他陸生並非沒有關注,而是害怕越描越黑,甚至是被貼標籤。

 

在蔡博藝參選的動機上,陳學俊認為一開始博藝就不是要替陸生爭權,而是放在校內的學生事務方面,而往年學生自治選舉的選舉公告並不會放上國旗,或單純只是文字描述,這次放上國旗後反而模糊了博藝參選的政見與動機,又由於陸生的身分在台灣比較敏感,這又是在台灣的第一例,才使得新聞版面變多。

 

當我們提到其實除了學生會以外,各間學校的社團更甚是系學會其實都有陸生擔任幹部或是正副首長,他則說:「這其實還是普遍存在的,我覺得參與社團組織,對於陸生來說或是社團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對陸生而言參與社團可以促進處理事情的能力或是對外的交際能力,然後對一個社團來說你接納非台灣人,就是在接納不同的人才,作為一個社團你有對外招生的能力,你就不應該限縮招生的人力,因為這樣的價值觀太狹隘了。」

 

陸生被視為國安間諜?

提到許多人質疑陸生來台有國安問題,他則表示「很多人認為我們是不是中共的間諜,其實我們這個身分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尷尬的,大陸怕陸生來台洩漏大陸的機密,台灣怕陸生回大陸洩漏台灣的機密,而我覺得,他們有點想多了,我們只是單純來這邊讀書。」並回應到選舉說「就像博藝只是想替同學謀福利而已。」

 

針對選舉勝敗一事,他觀察道,其實如果沒有國籍問題去模糊焦點,學校與選委會有專心認真的處理選舉宣傳事宜,他認為博藝與他的團隊是有機會勝選的,但就是由於在這過程中太多事情被模糊掉了,最後同學觀感不佳,學校也沒有認真行事,才導致最後有這樣的選舉結果。

 

陳學俊4

「很多人認為我們是不是中共的間諜,其實我們這個身分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尷尬的,大陸怕陸生來台洩漏大陸的機密,台灣怕陸生回大陸洩漏台灣的機密,而我覺得,他們有點想多了,我們只是單純來這邊讀書。」(攝影 / 和聲)

 

實習作為學習管道 陸生在台實習卻受限

同樣是國籍問題,在台陸生同為學生,卻礙於政策,在校園內面臨不得實習帶來的相關問題,陳學俊提及自己作為英文系學生卻不得與其他同學一樣修習教育學程的問題,三限六不限制陸生在台進行某些工作的同時進而阻擋了陸生實習的資格,使得部分需要實習的學程皆無法修習,同時也雙主修財務金融的他,也提及了陸生在台不能考照的問題,像他這樣雙主修或輔系的學生,反而失去了實習與其他的學習機會。

 

至於實習,《貌似》團隊提到提問許多台灣學生認為實習應當支薪,陳學俊則回應,在台灣許多同學會把打工也視為一種實習,許多台灣同學認為實習同時也是在替公司工作,所以會認為實習也應當支薪,但在大陸,實習是必須有對口專業的,實習機構會要求實習生具備與實習內容相應的專業,不只是單純的工作,因此對於大陸學生而言,實習真正重要的是經驗。

 

兩岸英文課程比較 「口說」同為亞洲學生弱點

陳學俊觀察台灣大學的英文程度與授課,認為台灣大學英文系的課程注重文學,不像大陸在聽說讀寫上皆會分門開課加強練習,在台灣,英文系大一到大四在文學的閱讀上加強的較多,陳學俊觀察台灣同學的英文能力,認為「聽跟讀的方面,能力其實都很充足,但在說的方面,我覺得是亞洲國家的通病,亞洲國家能練習英文的機會畢竟比較少,而口說需要大量的練習才會比較好的。」

 

考慮到未來的出路,陳學俊則說「英文的應用性廣,但英文系出路不夠廣」,英文作為一種語言,雖能應用在各種地方,其實英文系出來的出路反而窄了,最多就是老師、翻譯工作或是國際新聞播報,但很多英文系學生畢業後也不會從事相關專業的工作,英文因此對許多人而言比較偏向是工具性的,而比較不會再對文學進行更深的研究與探討;而雙主修財務金融的他即是認知到僅具備的外文能力是不足的,而商在現今國際經濟蓬勃發展下,是重要的學問,便期望能以自身的外文能力與商做結合,跨足到國際。

 

英文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國際化都市的號誌標示與服務人員的口語訓練上都是相當重要的,陳學俊觀察作為國際化都市之一的台北說到「台灣畢竟國際化程度相對於大陸來說是比較高的,因為來台灣的外國人也比較多,台灣對外國人而言是很方便的,就像每個捷運站都會有英文的資訊,而有些特定的景點,招待人員的英文能力也是很好的」,而日本雖然指標都有多國語言,但是服務人員的英文普遍程度就沒有台灣好。

 


後記

在與陳學俊的專訪過程中,提及了國際化已是趨勢的事實,而開放陸生來台實際上也是一種國際上的交流,來台陸生實際上無異於外籍生,而一樣作為學生,不論是從哪裡來的,都是有資格,甚至是有義務關心校園議題的,蔡博藝參選學生會會長,重要的一直都不是她的國籍,而是她想做甚麼,事實上,就算是其他人參選,情況也是一樣的,教育的場域不應有過多的政治因素牽扯,學生選舉是學生的事,應當正視其作為一位學生如何替學生發聲,替學生解決問題,而非針對他個人去做特殊化的評價與標籤。

 

在臺陸生
國際化學生會社團選舉

Related Articles

知性內容服務訂閱制,讀者最想要的回饋是什麼?|知性節目頭條
專訪淡江大學資工系郭豫謙:「這個香港已經不是我熟悉的香港,但是一個會讓人想付出的香港。」
專訪武漢大學顧秉真:「不能用狼性這個詞,我覺得是被逼的程度更大。」
【 ‪貌似夥伴都在想什麼‬|完結篇 】獵奇之後,這份影像還能走多遠?
專訪復旦大學林孟璇:「我不只是台灣人,也是東亞人。」
當第一個嚐蟹的人 ─ 專訪輔仁大學賀小語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找文章

追蹤貌似

知性節目頭條

1
跨界跨到市長去啦!「嘎名人尬台語」首集衝到發燒榜第一名|知性節目頭條

― 26 7 月, 2017

2
酷暑補習班: 啾啾鞋、囧星人、阿滴英文和林辰合體開課!|知性節目頭條

― 12 7 月, 2017

3
林辰Buchi訂閱突破20萬 開特別節目來分享幕後經營心得|知性節目頭條

― 28 6 月, 2017

在臺陸生專訪

學生選舉是學生的事 ─ 專訪淡江陳學俊
「抓住那個大陸人!」跑給台灣人追 ─ 專訪文大李凌風
如果媒體不偏袒任何一方,恐怕明天就賣不出去了 ─ 專訪淡江陳瑞遠
我只聽過亡國亡家,沒聽過亡社會 ─ 專訪輔大祝常悅
不需要特地為「陸生」做什麼 ─ 專訪輔大林楠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貌似實驗室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