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節目以人為核心,除了內容有趣、有質量,更傳遞給你來自說書人的文化底蘊。
貌似實驗室2月起推出「知性節目頭條」,精選知識型網紅最新動態、知性節目的趨勢觀察與精彩案例等,值得你關注的知性內容,每隔週三出刊。
有些知識是你本來就想探索的,我們相信,知性節目能夠幫助你更高效地掌握有價值的資訊 ;
更多知識是在意料之外接觸的,我們期待,知性節目讓你的生活獲得更廣闊的視野。
觀察
知識型網紅的鐵粉,究竟有多「鐵」?

截圖自陳思傑臉書
台灣吧行銷總監陳思傑最近開了「社群開丼 LIVE」,每週六晚上11點直播分享自己的社群行銷觀察,3月4日這集就在冏星人訂閱集資展現優秀成績之後,大家或許會好奇,要怎麼分析內容創作者或知識型網紅有多少鐵粉(忠實粉絲)?而互動黏著度要多高才算「鐵」?
陳思傑第一次利用 QSearch (App) 的技術,針對冏星人、 阿滴英文、 臺灣吧 – Taiwan Bar 、 黑啤 Beer、OO達人秀,挖掘二月份的臉書大數據,分析大家手中到底握有多少「深度互動的粉絲」(深度互動粉絲佔總互動人數比例)。
不過,陳思傑也解釋QSearch雖可以抓出各粉絲專頁有發文的天數、與專頁互動幾天的人數有多少,但這種數據分析可能存在一些限制,像是有些創作者可能主場是在Youtube,而不是Facebook,且臉書的API無法擷取到所有的數據,要考慮到社群大小和階段不同也會有影響。
有趣的是,陳思傑拿黑啤與臺灣吧做對照,檢驗剛起步不久的動畫角色的IP內容操作,究竟能不能帶來強黏著度的粉絲。想知道哪一位網紅的粉絲超「鐵」?請點這裡收看詳細分析。
有想法
中華文化綁架思維?已經不合時宜了嗎?
《未來有問題》是一個針對未來發問的節目,由學與業壯遊研究作家謝宇程發起,透過節目提出那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回答關於未來的思考與行動。為什麼今天要讀古代典籍?為什麼還要教詩詞古文?中華文化對於今日的臺灣社會,該敵視排斥,還是該友善理解?謝宇程與政大中文所博士候選人,也是國文教師的李佩蓉,最近透過系列主題與大家聊聊,中華文化真的沒未來了嗎?
忙碌的人該怎麼擁抱碎片時間「深度學習」?
「學習如果不夠深,那就不會產生特別有價值的知識和想法。」
4THINK是深度書評的網站,把一本好書的內容濃縮成一篇簡單易懂的高質量文章,每週一刊出。作者楊大輝3月8日在Umadx為一本電子書的集資,短短兩天時間就超過目標集資金額(NT$ 200,000),但這本電子書並不是關於書評或導讀,而是叫《深度學習的技術》,將解答關於如何學習的種種技巧與知識,像是有什麼方法能夠提升理解能力、如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怎樣把與自己無關的知識運用到工作領域上等問題。
限量300位的優惠套組(除了電子書,另含5年內容更新、售後3個月問答服務)已全數售出,而最高金額的「好奇者」(你選書,我解讀服務),與「雜誌編輯」(長篇撰稿服務)配套方案,目前尚未有人贊助。
值得你關注
-
臺灣綜藝IP崛起,網路興起打破舊生態是契機
雖然台灣媒體多、傳播資源有限、人才外流等因素讓人對綜藝環境悲觀,但詹仁雄分析,台灣網綜發展還沒爆款(大紅),仍有機會脫穎而出,但須從以下4點著手加強:
1. 升級平台技術:台灣需要符合消費者整體需求的網路平台,同時提供電子商務、視頻服務、自製內容並搭配完善防火牆、 防灌票等配備機制。
2. 成熟業務模式:雖然全世界都在摸索如何將流量變現,但業務必須隨時更新模式,機動配合網路變化。
3. 強化網路團隊:無數網紅無法將點閱率變現,在於缺乏專業團隊打造,曇花一現卻成不了明星。
4. 生產專業內容:網路影片看似簡單,仍需要專業支撐,才能精準執行達到效果。
(摘錄自鏡傳媒〈台灣節目陷困境 詹仁雄拚綜藝IP以小搏大〉)
-
端傳媒推出會員計劃,主打全球華語智識人文聯盟
端傳媒台灣評論編輯張育軒說,看到端推出的會員計劃,讓他想起英國衛報的Become a Guardian supporter,兩者的內容都是完全免費,因此都屬於媒體非內容付費計畫。但兩者的號召不太一樣,衛報號召讀者支持「independence and award-winning journalism」,而端則更強調打造一個與讀者深度交流的社群。加入端會員,一年港幣299元,能夠優先或免費參加端傳媒舉辦的各類沙龍、論壇、放映會等或專屬線下活動,以及加入與編輯、作者交流互動的專屬社群。
「衛報的規模當然不是端能比的,然而兩者都有強勁的獨立報導、優秀的原生內容。在這媒體難混的世代求生存,會員計劃的資金肯定不夠支撐運營,因此衛報還有賣報紙、求職網站等不同的收入方式,端也有端MALL。
但這個會員計劃的資金重不重要?非常重要。衛報截至去年六月,總共募集了五萬名支持者掏錢,作為一個六千多萬人口的英國媒體,實屬不多,不過衛報還有賣實體報紙,一天(只剩)約17萬份。端作為純網路媒體,乘載著至少5000萬的全球華人讀者。有更多的人支持端,加入這個社群,端才能知道怎麼做會更好。」
——張育軒臉書動態
-
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推出每週新聞短評節目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近期推出新節目,每週五晚間11點,為大家整理當週美國新聞事件進行分析,內容上採取一到兩則硬時事,搭配一則軟性主題,節目長度在10分鐘以內。范琪斐主持的口條清晰,語速也適合這種為議題精準短評的風格,另外,范琪斐團隊很貼心的提供Podcast音頻版,讀者能夠彈性選擇要不要看畫面,想追蹤國際大事的人可以聽聽看。
截圖自范琪斐Youtube官方頻道
- 轉角國際udn Global 重磅廣播:有深度的閒聊國際新聞 偶然發現轉角國際也推出Podcast節目,內容來自編輯台的工作手札、新聞產製幕後、編輯選文心得和社群網路觀察,有別於一般新聞播報或評論的風格,節目聽起來更像朋友之間,很放鬆的邊喝咖啡邊閒聊對新聞的感想。值得留意的是選題的角度,從微小的細節拆解,重新認識議題的另一種面向,比如3月10日的專題新聞,鎖定在311地震6週年回顧,他們聊到「絆」這個字,對於當地災民來說其實是難以承受的「正能量」。
- 關注環保的脫口秀,推薦給你日常生活好物 「雪莉不要鬧」是經營「環保」議題的YouTuber,目前已經討論過玻璃吸管、電子發票、竹牙刷等議題,讓大家知道每天常用的東西,其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能夠避免對環境造成負擔,她透過影片跟大家實際分享使用心得、比較產品,是很貼心的環境友善倡議行動呢!